李海波花艺工作室

打造花艺产教共同体,助力专业内涵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5-05-21 阅读量:51 来源:北京市园林学校

一、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一)人才培育

      面向花艺和园林行业118家企业和154名毕业生开展调研,形成人才培养需求调研报告。重构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创新“校企主体、大师引领,育传创能力递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花艺1425”人才培训模式、“企校双师制、工学一体化”现代学徒制模式。

      校企开发体现课程思政的25门课程标准,把课程思政融入育人各环节。开发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本、与企业共同开发教材6本、编写新型教材10本;开发教学软件3套、教学资源包3个、虚拟仿真实训项目10余个、微课30余个及其他教学资源,资源新增0.3TB,开发2个案例库。校企打造“生态景观营造专业群”项目资源库。参加2个专业的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研制。

      大师引领下,校企协同创新“工学交替,实岗实训”教学模式,按照“育-传-创”,三个年级学生开展工学交替教学。创新“课堂双师、模块分工”教学组织形式,开展“四爱四懂四能”课程思政模式改革。

      校企协同打造“李海波花艺工作室”、“花艺课训赛中心”等育人特色教室和文化育人环境。将立德树人理念和企业文化渗透其中,打造产教融合育人环境。举办丰富多彩社团活动。创新李海波花艺工作室质量监督机制和校企协同育人质量监控体系。

(二)资源共享

      校企共同制定知识技术共享、人力资源共享、设施设备共享、实训基地共享的机制和制度。

      建立共享人才资源库,打通学校与行业企业人才的双向交流合作通道。打造由花艺大师--职教名师--专业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梯队培养、技术精湛的花艺教师创新团队。10余人次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大师团队成员参加天安门广场国庆大花篮、9.30广场敬献花篮制作等行业重大活动,指导并带领学生参加国赛、市赛、行业赛、世赛选拔赛等比赛。

      校企合作开展9项课题研究,取得1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和4项软件著作权,并完成成果转化服务于生产一线。花艺大师为学校师生开展教学、讲座、指导活动和技术技能比赛,大师团队成员为企业员工、社区、中小学等开展专业技术培训。

      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开展教学、培训和比赛,实现与企业设施设备共享;利用学校智慧教室、园林生产研发创新中心等先进设施设备,与企业开展课题研究、培训、比赛、研发,以及科普宣传和文化体验活动等;利用北京市花木公司、北京园艺有限公司、北京插花协会、园博馆等优质校外资源,校企共同开展实践教学、行业活动、比赛、科普等。

      制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建设大师工作室、花艺课训赛中心、园林生产研发创新中心、园林庭园营造和生产与应用实训基地,打造花艺文化和企业文化环境,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相关专业共享课程、技能培训比赛、科普教育及科研与生产的应用,同时服务社会、行业、企业,实现共享双赢。完善花木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实现花艺和园艺作品制作、科研、行业活动、培训等功能。

(三)技术创新

      校企双师开展模块化教学、专业讲座,特别是引入港澳台专家为师生开展讲座。团队成员指导师生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企业实践等,传授传承技艺。校企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参加行业重大花艺项目。大师引领行业标准《食用玫瑰花生产技术规程》的制订,团队成员参编《园林绿化工》、《草坪园艺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制订和审定。

      以花艺工作室为载体,打造花艺项目技术技能选手平台,双方共同培训学生、职工参加花艺项目课题研究、比赛等。打造园林生产研发创新中心,校企合作开展新优草本花卉组织培养和生产研发,为企业提供大量的绿化美化用新优花卉。团队成员参加中式插花技艺比赛和成果创新。技术技能平台和研发中心为教学、比赛、培训、活动、研发提供广阔的平台,开启校企真正实现产、教、学、研一体化的新篇章。

      校企共同研发实用新型专利、开展课题研究,并将研发和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将花艺和园林的真实工作和项目、行业标准,以及各级各类艺术插花、微景观设计与制作等比赛规程和标准转化为教学内容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将花艺大师团队创新、研发的技术技能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四)社会服务

      完成企业职工培训和自主评价培训1733人次,校企合作开发花艺培训包。建设两处校外职工培训基地并开展职工培训。参与两项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一项行业标准研制。多名教师担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行业技术技能比赛裁判。参与国庆天安门花篮制作等多项首都重大任务,为社会、行业和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团队成员为社会提供科普、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开展科普活动343人次、中小学职业体验  人次,通过让社区居民、中小学生体验花艺、植物、压花等技术技能来普及、推广和应用技术成果,传播花艺文化。通过行业协会、培训学校、园艺公司、社区、公园等途径开展志愿服务,传播花艺技艺和花艺文化,推广花艺大师的品牌。

二、特色与创新

(一)人才培养“育传创”

      北京市园林学校是北京市唯一一所开设花艺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依托李海波花艺工作室,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和培训模式、现代学徒制模式。发挥花艺大师的引领作用,育-传-创三类途径和三个阶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课程体系“产教融”

      校企协同构建线上线下花艺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职业能力素养为核心,真实独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培养花艺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三)育人环境“课赛训”

      “花艺课训赛中心”打造“教学、培训、比赛三位一体”多功能实训基地,将立德树人理念和企业文化渗透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环境中,打造产教融合育人环境。

(四)课程思政“爱懂能”

      提炼花艺专业个性化课程思政元素,形成“四爱四懂四能”课程思政模式,并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五)技术创新“高特专”

      参加花艺行业标准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订,引领行业发展。研发实用新型专利,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打造花艺项目技术技能选手平台,为行业储备技能人才。

(六)社会服务“重普广”

      参加首都重大活动、行业培训和科普活动,意义重大、覆盖面广,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实现技艺传承。

三、成效与推广

(一)打造花艺产教共同体,深化生态专业群内涵建设

      依托生态景观营造专业群,李海波花艺工作室实现校企共建、共管、共育、共研、共享、共融,经过三年建设,形成花艺产教共同体。落实立德树人、创新育人模式成效显著,得到用人单位、社会和高职院校的高度认可。开启教材和教法改革新篇章,课程思政融入三全育人。教师团队双师比例和素质上升,教科研硕果累累。提升数字化建设水平、优化实训基地功能,全面打造软硬件实力。双方共建共享知识技术、人力资源、实践基地等,产教融合创建花艺技术技能平台和生产创新研发中心,实现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全方位提升生态景观营造专业群内涵建设。

(二)引领花艺职教改革,助力首都生态文明发展

      作为唯一一所开设花艺类专业的学校,借助“李海波花艺工作室”建设项目,引领首都花艺和园林类职教改革发展。参与研制国家职业技能级标准、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和花艺行业标准研制,担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在全国职教和首都园林行业发挥引领作用。服务首都多项重大任务,为行业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对行业人才培养、首都形象和绿化美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校企合作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建立技术技能平台、大师工作室和研发创新中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服务首都现代农林业建设,助力首都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